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家庭生活 > 亲子互动 > 日常活动

家长要学会给自己的内心更多空间

本文Tag标签:亲子关系  

  “孩子现在正上高三,面临高考。最近他变得特别急躁和敏感。我知道这个时候对孩子要处处小心,但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。”有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。

  孩子到了高三,会经受残酷的心理考验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高三综合征”。把大学的好坏当成衡量人生成败的标准,孩子心中的烦躁与不安是有口难言。再加上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,孩子内心的紧张就更不用说了。那么父母到底能为如此痛苦的孩子做点什么呢?父母总希望自己在学业方面能够帮孩子一把,但是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父母能为他做的事情微乎其微。

  高三孩子一般都是十七到十九岁不等,初中到高中阶段,孩子正值青春期,是即将长大成人的时候。

  过去,一旦身体发育成熟,父母会安排孩子结婚成家。他们不再是生理成熟的孩子,而是心智成熟的大人。所以,以前的青少年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,在青春期遇到很多麻烦。

  如今,尽管身体发育成熟,但却仍然被当成小孩看待,作为父母,必须首先理解这一点给孩子带来的烦恼。

  理解孩子有两种方法:其一,回忆自己小时候曾经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,会发现其实当时自己同样有类似的烦恼,便会理解孩子经历这样的苦恼是在所难免的。

  其二,要明白自己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是大相径庭,所以千万不可以用当年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孩子。就是说,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。虽说回忆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帮助父母理解孩子,但是如果过于执著于自己的经历,而且将之绝对化,使之成为批评孩子的理由,反而会误导孩子。每个人的经历都有所不同,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也都有不同的特点。

  这个阶段,困扰孩子的问题无非就是两个:第一,朋友的问题,其中70%~80%是和异性之间的问题,剩下的才是同性之间的问题;第二,家庭问题,其中绝大部分都源于父母之间的矛盾。

  父母之间的矛盾导致孩子内心烦躁,但是父母却认为只要能够让孩子吃好、穿好,并及时交上辅导班的学费就万无一失了。但如果家庭不和睦,孩子就无法集中精神学习。

  青春期的孩子,很容易因为欲望而引起内心的烦躁和不安。想上好的大学,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,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,性格便会变得急躁。

  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,内心越烦躁,越想尽早摆脱高考,所以孩子也容易沉浸在对考试结束后的自由的幻想当中。因此,如何安抚孩子急躁的心理便成了最重要的问题。

  还有一点就是习惯的问题。高三要早起,高三不能出去玩,高三不可以看电视,等等。曾经的很多习惯,都要因为上了高三而受到限制。就像刚开始戒烟的人会有很多的烦恼和压力一样,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因高三的到来而加重。

  父母必须理解孩子的状态,如果做不到,很容易导致孩子自闭。但即使下定决心要试着理解孩子,父母还是忍不住站在自己的立场,责怪孩子不该谈恋爱,不该看电视。

  孩子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,他们会不顾大人的阻止,悄悄地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在志趣相投的人中间,孩子对自己的观点更加坚持,于是对父母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抗心理。

  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会变得不稳定,哪怕是一点小事也会让他流泪,变得非常有同情心。所以,孩子也许会变得很懂事;也可能成为地痞流氓;万一受到了突然的打击,还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冲动。此时孩子的心理就像落地的橄榄球,反弹的方向难以判断,父母对孩子也捉摸不透。

  父母或许会因为早恋而责怪孩子,其实那只是孩子生理发育的正常反应和周围环境的影响。父母在责怪孩子之前要先试着理解孩子。

  父母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,他想玩就让他玩,想要结婚就让他结婚,采取开明的态度对待孩子,才能顺利地和孩子交流。

  理解了孩子,自己内心舒畅的时候,说服孩子也会变得很容易。理解孩子是为了对孩子采取肯定的态度,而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。理解孩子,是不对孩子多加干涉,让孩子自力更生。

  但事实上,很多父母为孩子做了太多,最后却只落得被子女埋怨的结果。夫妻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,如果妻子为丈夫所做的一切超越了作为妻子的界线,那么日后一定会心里不平衡,抱怨丈夫对自己什么都没做。

  无论出于怎样的善心,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,那么对对方便是一种束缚和折磨。只是,夫妻、父母与子女之间不会认为这样的束缚是罪恶。

  对于高三学生的父母来说,最重要的便是理解。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,便会闷闷不乐,有心理负担,无法集中精力学习。

  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,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。如果父母过于强迫孩子学习,孩子会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。

  和孩子的观念有了差异,需要和孩子好好沟通。如果能够说服孩子,那就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;如果孩子仍然一意孤行,那就果断地让他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。

  但父母往往对孩子放心不下,仍然做不必要的干涉。孩子反感父母的干涉,故意躲避父母,这时候,有的父母才知道回头,对孩子说:“你自己随便吧,反正是你自己的人生。”

  而事实上,往往坚持不了一天,父母又开始操心孩子。如此一来,孩子便对父母失去信任,父母的叮嘱在他看来只是废话连篇。如果父母能够果断地说到做到,就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,赢得孩子的信任。与子女关系如此不稳定的原因都在于自己未能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。

  要理解孩子,必须祈祷。首先祈祷自己能够理解孩子;接下来还要对丈夫进行忏悔祈祷。不是直接向丈夫赔罪,而是对丈夫采取谦和的态度,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。不能因为事业无成的丈夫或者即将高考的儿子破坏了家庭气氛。

  就算丈夫半夜三更才回到家,妻子也应该和风细雨地跟他打招呼。如果孩子问起来,就告诉他爸爸有事在身,才这么晚回来。如果孩子问爸爸怎么喝酒了,就告诉他,等他长大工作以后就理解了。妻子站在丈夫的立场,为丈夫解围。就算孩子起初有点责怪爸爸,但很快便会原谅爸爸。

  忏悔并不是一味地忍让,如果过于忍让,孩子也会看出来。忏悔不只是表面的态度,而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并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之中。

  有的丈夫挣钱越多,就越容易将孩子学习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妻子,责怪妻子说:“你到底在做什么?连孩子的学习也督促不好!”就像孩子不是自己的一样。

  所以,作为高考生的妈妈,会被周围很多双眼睛所注视,也会有压迫感。这时,祈祷是最好的方法,不仅自己能够心情舒畅,也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,对孩子更是莫大的帮助。

  让自己内心清净,在孩子填写志愿之前不要有任何欲望,这样反而会有好结果。祈祷不仅有利于孩子,也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。保持夫妻和睦也是对?孩子的一种功德。

  如果夫妻关系变得和谐,即使孩子落榜了,也会让人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所收获。

  修行便是平静地接受眼前的一切,不管是风霜还是雨雪都要欣然接受。但是,很多人一旦如愿以偿便忘乎所以,否则便产生怀疑。祸福相依,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。

  在祈祷的时候不能有半点怀疑,这样才能抛开尘世的烦恼,一心一意地祈祷。否则自寻烦恼,便无法产生力量。

  “让我的孩子考上大学吧!”如果这样祈祷,必然会有烦恼,怀疑自己这样祈祷是否可行。自己除了祈祷之外,不能为孩子做其他的事情,却还总是怀疑,这必然会让自己烦恼。

  其实,只要像以前的老奶奶一样,虔诚地祈祷就可以。但是,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们却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祈祷,所以才会如此痛苦。

  祈祷时越痛苦,就越容易逼迫孩子:“我为你做了这么多,你在做什么?”对丈夫也容易产生不满:“孩子土高三了,我为了他每天祈祷,而你每天却醉醺醺地回到家里。”这样,祈祷反而成为了祸根。

  孩子学习的时候,父母也需要学习。孩子学习时,妈妈祈祷。孩子累了的时候,看到妈妈仍然在为自己祈祷,就会获得力量,重新回到房间学习。

  想让孩子好好学习,妈妈必须先学习,让自己内心平静,遇到问题时才能顺利和孩子展开对话。不管孩子有没有烦恼,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妈妈都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。

  祈祷时,必须放空自己的内心,要做到无欲无求,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,无法获得力量。进行百日祈祷时,同样要放空自己

  像这样祈祷,给自己内心更多的空间,成功的概率会很高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